鄲城:學習黨的二十大 非遺展群英薈萃
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松
“戲臺上演的是河南墜劇《包公趕考》,戲臺下廣場上有吃的、喝的、用的、賞的,吳臺熏雞、唐橋鴨蛋、鄲城粉皮、張振福泥塑、閆振宇女書、王氏鋦瓷、朱氏剪紙……100多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今天是神仙打架呀,我得用手機錄下來,回去慢慢欣賞?!?月20日,鄲城縣“學習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”群眾文化活動月之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在縣城世紀廣場開演,市民王女士拿著手機聽著戲、賞著非遺展演,生怕錯過一個精彩鏡頭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傳承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文化建設的使命更光榮、任務更艱巨。鄲城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在世紀廣場舉行2023年“學習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”群眾文化活動月,自3月12日起至4月12日,分為傳統(tǒng)戲迷周、非遺展演展示周、民間才藝表演周、全民健身舞蹈展示周四個階段,每天下午3時開演文藝節(jié)目,再加上每晚7時公益電影播放,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,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,匯聚全民建設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新鄲城的強大合力。
記者逛非遺大集看到,一只吳臺熏雞有6斤重,通體棗紅色;金霞香椿醬全部選自鄲城縣本地種植的香椿,已形成產業(yè)鏈;鄲城粉皮、粉條爽滑勁道,更是名揚全國;今年73歲的朱玉梅學習剪紙60年了,5分鐘就剪出了一張漂亮的窗花,她剪裁制作的虎頭鞋、虎頭帽、花瓶等吸引了許多市民駐足觀看;張振福泥塑30分鐘現(xiàn)場制作豫東漢子的形象,大家不住地點贊;閆振宇現(xiàn)場展示女書寫作,讓人領略了不同的書法藝術……
目前,鄲城縣共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(鄲城泥塑、鄲城墜劇、鄲城道情筒、鄲城大鼓、周氏針灸、魯氏溫舒貼),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名;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余項(寧平公主麻花、鄲城俗語故事、龍王廟傳說、鄲城張氏骨科等),市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余名;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50余項(吳臺熏雞、候氏燒鵝、羅家砂鍋、鄭家雞絲燴面、唐橋鴨蛋等),縣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余名。這些省、市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包括民間文學和民俗類、傳統(tǒng)音樂和傳統(tǒng)舞蹈類、傳統(tǒng)體育和游藝與雜技類、傳統(tǒng)戲劇和曲藝類、傳統(tǒng)美術和傳統(tǒng)技藝類、傳統(tǒng)醫(yī)藥類等種類,體現(xiàn)了鄲城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,也表現(xiàn)出了鄲城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鄲城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長劉鋒磊告訴記者,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和傳遞著一個民族和地域的歷史記憶、共同情感和經驗智慧,是發(fā)展文化產業(yè)的重要的資源,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無價瑰寶,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具代表性、最精華的篇章。本次展演活動以“學習二十大、奮進新征程”為主題,用展演、展示相結合的方式,組織縣域內100多家非遺傳承人展示絕活,讓全縣人民既嘗到鄲城名吃,又了解了鄲城文化,讓群眾近距離體驗家鄉(xiāng)文化遺產的魅力,進一步激發(fā)廣大群眾熱愛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熱情,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性,營造全社會關注、挖掘、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。①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