賡續(xù)紅色基因 傳承紅色家風——周口籍烈士張福林家風傳承
耿黨恩 支亞茹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:“弘揚革命文化,用好紅色資源,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,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、崇尚英雄、爭做先鋒。”紅色是中國共產黨、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,紅色基因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密碼,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。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大李莊鄉(xiāng),有一座讓人肅然起敬的烈士事跡陳列館,訴說著一個普通農家“兩烈士一將軍”的紅色家風故事。
“我們這個27口人的大家庭有21名共產黨員,其中14人被評為優(yōu)秀共產黨員,8人立功22次,17人被評為先進個人。”原西藏軍區(qū)副政委、張福林烈士之弟張福立自豪地說。70多年來,張福立將軍一直傳承著一心向黨、忠心報國、艱苦奮斗、為民服務的好家風,紅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張福立將軍家庭的血脈,成就了紅色家風,也滋養(yǎng)著他們的幸福生活。
英名享譽川藏線 熱血甘灑雀兒山
他是用機槍打退敵人18次進攻的“鋼鐵戰(zhàn)士”,他是“但凡黨需要步兵變工兵”的“模范黨員”,他是苦心鉆研、全線推廣放大炮法的“技術尖兵”,他是為了西南邊疆人民幸福、將25歲生命定格在雀兒山的“筑路英雄”……其生前所在的“模范班”被命名為“張福林班”,現仍駐守在海拔3197米的西藏邊防前哨。
他以身殉職后,中央軍委追認他為“模范共產黨員”,并記一等功;交通部、西南軍區(qū)授予他“筑路英雄”光榮稱號。2011年4月,他又被中共西藏自治區(qū)委員會、西藏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評為“60位感動西藏人物”。他就是張福林。
1925年,張福林出生于河南省扶溝縣林宋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。1948年8月,為繼承母親薛桂芳烈士遺志,他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,先后參加了淮海戰(zhàn)役、太原戰(zhàn)役等。為堅守松樹堡陣地,在戰(zhàn)友多有傷亡、自身7處負傷的情況下,他以一挺機槍連續(xù)打退敵人18次進攻,頑強守住陣地,給大部隊贏得時間,榮立一等功。在川西剿匪中,他曾通過房東瓦解土匪楊萬貴部,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參與修筑川藏公路。
1951年冬,張福林所在部隊接到搶修川藏公路雀兒山段的任務。
“住的是5000米高度,睡的是斜坡30度,氣溫是零下30攝氏度,開水是沸點70度,可我們的勞動熱情卻到了100度!”71年前的初冬,張福林與1.2萬名懷揣著“將公路修到拉薩去”夢想的年輕士兵一起奔赴青藏高原東麓,開始“突擊”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埡口。當時施工條件和生活條件極其困難,在海拔5300多米的雀兒山高寒缺氧、地面封凍、食物不足,需要在幾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作業(yè)、在冰雪泥漿中施工、在潮濕寒冷的帳篷里生活。來到雀兒山后,繁重的任務加上惡劣的氣候環(huán)境,張福林經常頭昏眼花、嘔吐反胃、茶飯不思,但他強忍著,一聲不吭,事事沖在前面。他臉色蒼白,日漸消瘦,同志們硬把他拉到醫(yī)生面前。經醫(yī)生診斷,張福林患高度貧血病,不適合在高寒山區(qū)的惡劣環(huán)境中工作,醫(yī)生和部隊首長都讓他下山休息,張福林卻堅定地說:“任務這么繁重,藏族兄弟姐妹都眼巴巴地盼著我們,我怎么能下山?怎么能當逃兵?”
張福林還刻苦鉆研爆破技術,反復研究爆破實況,以40公斤炸藥炸去堅石470立方米,超過國家標準功效26倍,創(chuàng)造了全國最高紀錄。他總結的先進經驗在整個工地推廣開來,使工程進度快了3倍。
公路修通在即,他卻不幸遇難。
1951年12月10日中午收工后,部隊正集合吃飯,張福林在檢查炸藥室時遭遇塌方,身負重傷,搶救無效,以身殉職。他負傷以后,連隊指導員立刻安排搶救。在給他打針時,他堅持不讓,他說:“我已經不能為國家服務了,為國家節(jié)省一支針吧!”臨死之前,他又艱難地從衣服兜里掏出來舊幣,繳最后一次黨費。即使在彌留之際,他依然想到的是國家、關心的是艱苦的筑路工程,他所痛惜的只是自己再也不能為黨工作了。
1954年12月25日,川藏公路通車。它歷時4年時間修建,沿途翻越14座大山,橫渡10多條大河。
播下希望之種 遍地開花結果
“我要把幸福的種子撒在西藏高原上,讓它生根、發(fā)芽,開花、結果?!睆埜A衷谌沼浿袑懙馈?zhàn)友們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(fā)現了5包菜種。在解放軍進藏前,高原上幾乎沒有蔬菜。在傳統(tǒng)觀念中,高原氣候寒冷,不適合蔬菜生長。5包菜種是他進藏前在四川新津用津貼購買的。當時他對班里的同志說:“西藏荒地多青菜少,我們到西藏后就要好好生產勞動,我要把種子帶到西藏,教會藏族同胞種菜,讓它在西藏生根、開花……”
戰(zhàn)友們沒有忘記張福林播撒幸福種子的遺志,他們帶著5包菜籽,所到之處與藏族群眾一起播種、收獲。張福林生前所在的18軍53師159團3連60炮班也被西藏軍區(qū)命名為“張福林班”?!皬埜A职唷鞭D戰(zhàn)西藏各地,參加了平息叛亂、邊境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、西藏民主改革和各項建設,先后有36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曾29次榮立集體功。1987年5月,“張福林班”將五星紅旗插在西藏邊防3197高地,從此在這海拔3197米的駐地扎下了根,為祖國站崗放哨。
70多年過去了,如今從理塘到林芝,從那曲到德格,走在川藏線上,不時與滿載著“極地果蔬”、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大卡車相遇。路邊連片的蔬菜大棚和房前屋后大小不一的小菜園,讓人仿佛看到了那5包菜籽在高原生根發(fā)芽、茁壯成長。
紅色家風代代傳 紅色基因永流傳
回首過往,人們不禁感嘆:張福林生命這么短暫,為何能擁有如此崇高的革命精神?這一切得益于黨的培養(yǎng),也源于周口五千年傳統(tǒng)文化的滋養(yǎng)和紅色家庭的熏陶。
張福林的母親薛桂芳于1938年參加革命,任扶溝城關北街婦聯主任,中共扶溝縣地下黨的聯絡點就設在她家。1947年,在執(zhí)行地下黨組織交辦的一項秘密任務時,薛桂芳被國民黨發(fā)現后殺害,獻出了年輕的生命。
張福林犧牲后,弟弟張福立毫不遲疑地接過了哥哥手中的鎬頭,1964年參軍入伍,戰(zhàn)斗在張福林獻身的地方,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共和國少將,三次立功。在西藏軍區(qū)工作的35年,張福立始終初心不改、心系群眾。
張福林烈士家庭的紅色家風,也傳遞到了下一輩人?!拔夷棠虪奚院螅覡敔斒芪夷棠痰挠绊?,把我大伯送到部隊參加革命。當時我爺爺說要前仆后繼,大兒子犧牲了,二兒子要繼續(xù)參加革命?!睆埜A至沂康闹蹲印F在鄭州市公安局工作的張鐵嶺介紹說,“無論是在工作中或生活中父母都要求我們艱苦樸素,為人要忠厚老實。我姊妹四個都繼承了我大伯的遺志,從學校畢業(yè)以后都光榮參軍,分別在西藏、成都、重慶。只要有時間,每年我都會帶領兒女到雀兒山我大伯的墓前進行悼念,讓我的兒女也繼承我大伯的遺志,發(fā)揚優(yōu)良革命傳統(tǒng)?!?/p>
“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。”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,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。為使紅色基因一代代永續(xù)傳承,紅色家風建設成為張福立家庭的永恒課題。張福立兒子張鐵嶺,在公安戰(zhàn)線上任勞任怨敢擔當、以身作則嚴要求,曾6次立功,其中立三等功二次、二等功三次,2021年公安部又授予他一等功。他們把良好的家規(guī)家風融化在了自己的血脈里。
“紅色基因”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、生命密碼,紅色家風是奮進新時代的營養(yǎng)劑,是精神的堅守,是迎難而上的底氣,更是信仰的傳承。②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