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三喜
第一代“雞娃”們成年了,他們過得如何?人生畫卷怎樣展開?日前,媒體采訪了四個成人的“雞娃”,向公眾呈現(xiàn)了第一代“雞娃”的現(xiàn)狀以及他們對自身成長經(jīng)歷的反思。
這四個主人公未必能代表所有成人的“雞娃”,但他們的故事仍具有代表性,且具有不少共同的特點。比如,出生在世紀之交,成長經(jīng)歷伴隨著教培機構的迅速發(fā)展,完整地經(jīng)過教培機構的“填鴨式”教育,完整地在課外培訓激烈競爭的氛圍中成長。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,父母不計成本地投入金錢,各類培訓班、補習班的花銷高達數(shù)十萬。有些家庭經(jīng)濟條件并不寬裕,但即便在時間和金錢投入上力不從心也要全力以赴。
雖然取得了亮眼的學業(yè)表現(xiàn),但他們也普遍面臨一些煩惱與困惑。比如,由于一直在高壓環(huán)境下成長,即便名校研究生畢業(yè),但仍有很大的危機感,時刻保持中小學時代形成的那種緊張、焦慮心態(tài),擔心一旦放松,就會被別人比過去,“已不能接受空閑下來”。有人與父母保持一種緊張的關系,面臨家庭陪伴、情感關懷等方面的遺憾。長大后,有些人也逐漸意識到,培訓班剝奪了自己大量的時間,認為自己是“單調(diào)的人”“眼光狹隘”,被“唯成績論”影響太深。如何彌補“雞娃”經(jīng)歷帶來的情感、心理等方面的遺憾和不足,成為普遍訴求。
名校畢業(yè)的他們確實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,這似乎也論證了“雞娃”的價值。但如果從更全面、寬泛的視角來看,這種持續(xù)高壓、緊張、焦慮的成長經(jīng)歷,對他們的心理所產(chǎn)生的影響仍不可小覷。
一直緊繃著,成人后依然無法擺脫那種高壓競爭的焦慮,自然是難言幸福的。成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事事如意,長期保持一種不能輸、不愿輸?shù)男膽B(tài),在遭遇生活工作的挫折時或?qū)㈦y以應對。同時,缺乏對世界的探索,也會扼殺他們的創(chuàng)造力和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。也許有人會說,犧牲一時的快樂,換取一個名校學歷是值得的。但如果生活和工作中總是缺少快樂、幸福的味道,這種“成功”至少是要大打折扣的。如何去衡量幸福與成功,坐標系里不應只有求學時學校排名的前后,工作后收入的多寡、職位的高低。
中華民族有著重視教育的傳統(tǒng),而且隨著社會發(fā)展進入知識經(jīng)濟時代,知識在財富創(chuàng)造中作用越來越重要,受教育水平對工作的獲得、職業(yè)的發(fā)展影響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,在尊重孩子興趣、尊重教育規(guī)律的基礎上重視子女教育并為此投入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從大處講,尊師重教是國家之所望,人心之所向,時代之所喚,從小處講,教育是個人成長的不竭動力。另一方面,社會變革對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,更關注綜合素養(yǎng)提升是大勢所趨。因此,關注孩子的全方位成長,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資源,讓孩子獲得文化課程、藝術課程、體育課程等,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當下,家庭教育支出在教育總投入中占比在不斷增加。家庭對子女教育重視與投入,區(qū)別其實不在于愿不愿意投入,更多在于擁有多大的投入能力。但也要反思一個問題,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就是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、補習班嗎?金錢的投入只是重視和投入的一個方向,為孩子提供高質(zhì)量家庭生活,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,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,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們關心與愛,遠比一味投入金錢重要得多,也更能滲透進孩子的內(nèi)心。
反思教養(yǎng)模式,不是要否定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和投入,而是反思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重視和投入,以及如何把握投入的方向。家長切莫把投入金錢作為愛孩子的全部。一起做一頓豐盛的晚餐,一起經(jīng)歷一場艱辛的遠足,一起去海邊看一次日出日落……這些幸福的親子相處時光,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印跡可能要比上好多個培訓班更有價值。
站在成人的視角,讓孩子去彌補自己的遺憾,實現(xiàn)自己未曾實現(xiàn)的目標或夢想,忽視孩子的意愿為孩子規(guī)劃設計成長路徑,甚至以犧牲孩子童年幸福以及身心健康為代價追求學業(yè)目標……這些違背兒童成長規(guī)律的方式是不可取的。讓孩子的童年生活被“上不完的課外班”“考不完的證書”填滿,以一種“每個成長關鍵期都不能輸”的心態(tài)去看待成長,那么不僅孩子將身心疲憊,家長也將力不從心。
教育要面向未來,為未來生活做準備,一種教育或教養(yǎng)模式是否科學合理,要在十年后甚至更遠的未來去檢驗。成長又是不可逆的,今天不采取嚴格的教育方式,不“雞娃”,等孩子長大了會不會后悔?這是很多家長的疑惑和焦慮所在,也是他們丟掉教育定力選擇跟風“雞娃”的重要原因。
但關于教育、關于成長,必然有恒定的價值值得堅守。比如,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稟賦,從孩子的視角出發(fā)為其選擇適合他們的成長道路,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翻版。第一代“雞娃”已經(jīng)成年,第一代“雞娃”父母的教育選擇正在受到現(xiàn)實的檢驗。他們是一面鏡子,當下的父母們應該以此為參照,審視自己的教育選擇和教養(yǎng)模式,并進行調(diào)整和修正,這樣將有助于從過度的焦慮中解放出來,也是真正對孩子的未來負責。
(原載《中國教育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