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曉英
◎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為而不爭”(《老子·81章》),想要有所作為,就要有不爭的胸懷。在不爭中,學(xué)會淡然處之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都知進(jìn)退,懂取舍。
◎不與別人爭,才是最大的競爭力,是更深層次的一種贏,“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”(《老子·66章》),不爭,不代表認(rèn)慫,而是一種低調(diào)和智慧。
◎人生在世,得失有常,每個人得到自己一些想要的,也會失去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。很多時候,你越是爭,越是顯得自己沒有格局,倒不如以退為進(jìn),做好自己??突f:“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,就是避免爭論?!闭嬲墒斓娜?,從來不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糾結(jié)。
我們常見到生活中有些人,常常因為一些事情、一些東西、一些財富爭來爭去,甚至爭得頭破血流還不肯罷休,但最后還是得不到什么,反而讓自己的內(nèi)心變得沉悶,甚至受到一些傷害。
有的人在職場中,為件小事就爭個面紅耳赤,爭得雙方都沒了面子;有的人在婚姻里,凡事都要爭個是非曲直,爭得彼此失了情誼;有的人在朋友相處中,因為爭論反目成仇……爭什么呢?無非就是爭自己干得活多,爭自己的貢獻(xiàn)大、功勞大,嫌自己的待遇和獲得少。一般人會說,我為你做了好事,我希望你能承我的情,你不承,我就會生氣,就要批判你,跟你斗爭,變成敵人了。家庭中夫妻二人爭論誰掙錢多,婆媳二人爭論誰貢獻(xiàn)大,單位中爭論誰付出多,合作事業(yè)中爭論誰工作最關(guān)鍵。這些相爭既消耗精力,又傷害感情。
其實社會生活中的很多情況、很多沖突不是因為大家天天做壞事,而是做了好事之后希望得到別人充分的承認(rèn),問題是“充分”兩個字很難確切把握。怎么辦呢?
就需要我們有一種跳出眼前瑣碎世界的格局,有一種超脫和超越的胸襟胸懷。生活中有人成仙,超凡脫俗,有人甘于瑣細(xì)小事,庸俗不堪,為什么呢?人+山=仙,人+谷=俗。一個人的心凈,所看到的世界也會凈。如果一個人看到的都是問題,是因為自己的高度不夠。為小事糾結(jié),是格局太小。比如我們拍照片時,攝影者蹲在地上以顯示被拍者高大。由此可以看出,換個角度和方向就可以看出別人的高大,那為何在面對其他事情時做不到像攝影師那樣呢?為人處世,我們“蹲下去”,放低自己的身段,就能看出別人的高大,高看別人的成就,自然就能減少煩惱郁悶。
做人做事還要有量,有度量,有氣量,有眼量,容人之長,容人之短,容人之誤,容人之怨氣。如果我們只看一個人的短處,那天下沒有一個人可交,可如果能看到一個人的長處,那世間盡是吾師。如果我們有顆柔軟、慈愛、悲憫、包容的心,還有什么事情我們不能容呢?
不爭是最大的爭,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為而不爭”(《老子·81章》),想要有所作為,就要有不爭的胸懷。在不爭中,學(xué)會淡然處之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都知進(jìn)退,懂取舍。儒家講建功立業(yè),強調(diào)立德立言立功,這是積極的。道家老子說功成身退,這里分兩步,既要建功立業(yè)又能急流勇退、全身而退,這是更積極的。功成身退,這不僅是一種覺悟、一種修養(yǎng),更是一種必然。無論你會退不會退,遲早都要退出這個世界。不與別人爭,才是最大的競爭力,是更深層次的一種贏,“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”(《老子·66章》),不爭,不代表認(rèn)慫,而是一種低調(diào)和智慧。
人生在世,得失有常,每個人得到自己一些想要的,也會失去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。很多時候,你越是爭,越是顯得自己沒有格局,倒不如以退為進(jìn),做好自己。卡耐基說:“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,就是避免爭論?!闭嬲墒斓娜?,從來不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糾結(jié)。
做人,要努力做一個淡然的人,而不是讓自己變成一個爭強好勝、利欲熏心的人,不要讓自己什么都想要,什么都想得到,要不來,得不到,就無法心平氣和地生活。要知道,那些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,就算你花費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去與人爭奪,也未必會讓你如愿以償。因此,生活中和工作中我們要做到不爭,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不爭功,留下人情。在職場上只要自己有存在的價值,就不用擔(dān)心,默默貢獻(xiàn),就算不去爭搶,別人也會看在眼里,不會因為你不作聲就無視了你的價值存在。不去爭搶,也少了給自己樹敵,不做職場上太過招風(fēng)的大樹,少了嫉恨,留下人情。但對于有益于自己的事情,則需要自己去爭取,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。
不爭辯,口唇留香。每個人立場各不相同,想法也不一樣,看問題角度自然不會一致,與其與別人分個高低上下,不如冷靜下來聽聽別人怎么說,就算意見不一,不要馬上去理論,可以委婉地表達(dá)自己的想法,沒必要去爭。即使說不清,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,日久見人心。
不爭一時之氣,穩(wěn)定情緒。一旦發(fā)生矛盾,不要逞一時之快而讓自己情緒失控,做出不理智的行為。發(fā)脾氣是本能,控制脾氣是本事。你可以有脾氣,但發(fā)脾氣不利于理智分析問題,不如先控制情緒,客觀分析事情,再與他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。不去爭一時之氣,穩(wěn)定情緒,讓自己成為控制情緒的強者。
不爭其實蘊含著巨大的智慧和能量,成熟之人都善于以“不爭”來“爭”,你學(xué)會了嗎?①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