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著名作家看中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周口
記者 劉彥章 李碩 李瑞才/文 梁照曾/圖
文學是土地上最好的莊稼,驕陽似火的周口,在這個盛夏喜開文學盛宴,用努力和實力、用堅持和堅韌,成就了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的夢想。7月10日,全國一批文學名家齊聚周口,共同見證中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授牌,共襄周口文壇盛舉,共話新時代文學創(chuàng)作。
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徐貴祥:周口是一片古老、神奇、散發(fā)著時代光芒的文學沃土,從遠古到現(xiàn)當代文脈綿延。從《尚書》到《詩經(jīng)·陳風》,從《道德經(jīng)》到《千字文》,周口經(jīng)典傳承不絕。從“孔子適陳”到“秋胡戲妻”,從“程門立雪”到“包公下陳州”,周口故事廣為流傳。宋玉、曹植、張詠、王禹偁、歐陽修、蘇軾、蘇轍、元好問等歷代名家為周口寫下了不朽詩文。周口文人燦若星辰,從漢桓譚到建安七子的應玚,從詠絮之才謝道韞及謝氏一族的謝靈運、謝朓到第一部小說集的作者殷蕓,從周興嗣到皎然,從陳摶到前后七子的李夢陽、謝榛,從張伯駒到穆青,這些耳熟能詳?shù)拿?,在中國文學長河中熠熠生輝。更令人矚目的是周口當代作家隊伍陣容龐大,創(chuàng)作成就斐然,形成了“周口作家群”,旅外作家對家鄉(xiāng)的赤誠與眷戀,本土作家的堅守與耕耘,共同守護這片文學熱土,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?!拔膶W之鄉(xiāng)”對于周口是實至名歸!
河南省文聯(lián)主席、作協(xié)主席邵麗:周口市是我省的文學大市,文化底蘊深厚,文學土壤豐實,文學隊伍強大,創(chuàng)作成果豐碩,“周口作家群”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影響力。2022年9月、12月,周口市政府主管領導兩次帶隊到中華文學基金會匯報創(chuàng)建工作,2023年2月底,中華文學基金會會同河南省作協(xié)對周口市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創(chuàng)建工作進行考察,并于3月17日向周口市出具考察反饋意見。周口對存在的問題逐條、逐項進行剖析,積極整改提升,形成了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報告,報送中華文學基金會。2023年6月8日,中華文學基金會批準授予周口市中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稱號,周口也成為河南省首個、全國第18個中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。周口是一片文學的沃土,每一個周口作家都深愛這片土地,我相信周口的廣大作家承接著感時憂國的文化薪傳、永懷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智慧之心,一定能撰寫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。
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全委會委員、中國煤礦作家協(xié)會主席、北京市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劉慶邦:河南有九朝古都洛陽、七朝古都開封、商都鄭州以及古城南陽,周口為何在全省率先摘牌,成為全國第18個中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?我覺得是有原因的。周口是羲皇故都、老子故里,文化底蘊深厚,有生命之源的伏羲文化,伏羲一畫開天,將中國歷史帶入新的文明時代;有中國的哲學之源道家文化,老子的五千言洋洋灑灑,開啟思想之光,一部《道德經(jīng)》奠定了周口文化的巔峰地位,成為中華文化貢獻給全人類的哲學智慧;周口還是龍文化、姓氏文化、陳文化、農(nóng)耕文化和黃河文化的重要發(fā)祥地,是全國聞名的詩歌之鄉(xiāng)、戲劇之鄉(xiāng)、雜技之鄉(xiāng)、書法之鄉(xiāng),享有“華夏先驅、九州圣跡”“人之祖、史之初、國之根、文之源”的美譽。這片古老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鴻儒俊彥,留下了眾多影響古今的文化經(jīng)典:《詩經(jīng)·陳風》說明周口先人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文學創(chuàng)作活動,南朝史學家周興嗣所著《千字文》,是千年不衰的蒙學經(jīng)典。進入近現(xiàn)代后,周口籍的張伯駒、袁克文、吉鴻昌、穆青等文學前輩,也給后人留下了不朽篇章。周口文學和“周口作家群”可謂是聲名遐邇——我的作品《鞋》獲第二屆“魯迅文學獎”;邵麗的《明慧的圣誕》獲第四屆“魯迅文學獎”;朱秀海的《穿越死亡》獲第二屆“馮牧文學獎”;作品超1000萬字的著名傳記作家陳廷一,被評為“當代十大優(yōu)秀傳記作家”之一,與葉永烈并稱“南葉北陳”……一大批周口籍作家,造就了中國當今文壇上的“周口作家群”現(xiàn)象,擎起“文化強周”大旗。
著名文學評論家、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: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這個稱號應該說是沉甸甸的,是一個非常光榮的稱號,河南很多地方文化底蘊也很深厚,為什么授予周口這個稱號。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主要還是周口人民,周口市委、市政府長期以來對文學的尊重、對文學的敬畏,所積累下來的結果。周口不僅有豐厚的歷史資源,有深厚的文化土壤,還有一顆對文學的敬畏之心。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,世界上有很多地方,走著走著文學就沒有了、消失了。為什么中國的文學能夠頑強地成長,那是因為中國人民對文學的敬畏,才使我們的文學能夠源源不斷的、像一條長河一樣發(fā)展下去?!拔膶W之鄉(xiāng)”其實就包含著這樣一種精神,融化進了文學的血脈里。
周口籍的當代文學作家中有很多是我的朋友、我的同事,我感到非常光榮。慶邦,我們是40多年的朋友,我看著他成為我們中國的短篇小說之王,寫短篇小說可不容易,可能比長篇小說還難寫,中國短篇小說寫得好的沒有多少,咱們周口占據(jù)其一。周口有這樣的作家,非常了不起,這個作家群體就成為了周口豐厚的文學資源。周口人民非常尊敬這些作家,也非常尊敬我們古代的文化,這是了不起的事情。文學這東西不能吃也不能喝,摸不著看不見,那力量怎么來,就是人們對文學的崇敬,只有對文學的熱愛才會產(chǎn)生文學的力量?!拔膶W之鄉(xiāng)”也包含著當?shù)厝嗣袢罕妼ξ膶W的期待,要不斷去擦亮這個品牌,反映當?shù)鼗馃岬摹ゴ蟮?、?chuàng)造性的生活,用文學的方式去表達、去表現(xiàn)。用與我們時代相稱的精品力作,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,這就需要廣大的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能夠深入我們這個時代、深入人民群眾生活,去創(chuàng)作反映人民的作品,這是我們作家的責任,也是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這個招牌對周口作家的期望。
著名文學評論家、作家,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張檸:我了解周口是通過慶邦老師等為代表的周口籍作家,不僅在北京,在其他省做活動的時候也會碰到他們,這些周口籍的作家也是在全國有代表性的作家,非常典型。這次來周口,我了解了周口文學的概貌,真的是群星燦爛,很多有名的、讀文學史的時候了解的那些名人都跟這里有關,讓我大開眼界,我很期待在周口的采風活動,非常想要了解周口的風俗民情,想要用眼睛去看、去了解這個地方。文學這個東西,實際上是跟泥土跟古老的人類文明相關聯(lián)的,而文學精神,扎根在更加恒久的歷史里,是人類文明里最優(yōu)雅的一部分。我覺得周口成為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是很有代表性、非常恰當?shù)?,與古老的土地和今天人類的精神息息相關。
當代文學實際上有三種,一種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有直接表現(xiàn)的文學,叫所謂的主流文學,我們經(jīng)常會讀到,在《詩經(jīng)》里面叫“頌”。一種是最普通的,讀者對文學閱讀沒有更高要求,只是讀得開心、通俗的類型文學。還有一種是有一定提升作用的文學,具有一定的引導性,是一種精英文學,在《詩經(jīng)》里面叫“雅”。我個人從事文學專業(yè)的研究教學,實際上我更希望看到“雅”的部分,能夠體現(xiàn)一個時代的精神,同時有一定的閱讀引導作用。我希望,周口作為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能夠有更多的作家,像慶邦老師那樣多出精品力作。
著名詩人、學者,《新京報》原編委,北京十月文學院原執(zhí)行院長呂約: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這個詞,我是第一次接觸,我覺得很有感觸,也讓我想到另外一個詞——世界“文學之都”。2019年的時候,我陪同曹禺先生的女兒、作家萬方去愛丁堡大學,舉辦中國作家的海外推介會,愛丁堡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它作為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“文學之都”,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(tǒng),當時愛丁堡正在舉辦愛丁堡國際藝術節(jié),這是世界知名的五大藝術節(jié)之一。我在現(xiàn)場親身感受到跟我們中國的一些文學活動相比,他們更強調文學和藝術在整個城市生活中的作用。我當時非常震撼,感覺到他們在整個城市層面對于藝術節(jié)的重視,城市街頭所有的集市所有的年輕人都進入了這個藝術的狂歡。我覺得這對于我們以后建設世界“文學之都”,包括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都有啟示作用。
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,我覺得它是一個文學的起源,鄉(xiāng)土應該是早于都市的,中國的文學是從詩經(jīng)從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里孕育出來的,這樣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非常有意義,要有更加基層的、更加深植于中國大地的文學建設。文學在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里面能夠發(fā)揮多大的作用,是需要包括政府支持、作家創(chuàng)作、文化傳承和發(fā)展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,我們也期待,中國的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能像世界“文學之都”一樣,在我們的文學和文化發(fā)展方面發(fā)揮重要的作用。
《長篇小說選刊》雜志主編、副編審,中國小說學會理事宋嵩:祝賀周口成為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,據(jù)說是河南省第一個,我覺得這體現(xiàn)出的更多是地方政府對于文學的重視程度,也許這個城市有很深厚的文學積淀,但政府不把它當成一個很重要的事情,那么就不會去推動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的申報,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咱們周口市委、市政府對于文學事業(yè)的重視,我覺得這是值得其他地方學習的。
中國作協(xié)從5月份開始,進行了兩輪調研,主要內容就是文學期刊的生存狀況及發(fā)展前景,通過全國文學報刊聯(lián)盟向全國將近80家文學期刊和文學內刊發(fā)的調查問卷反饋,當下各個文學期刊、文學內刊的生存狀況都比較困難。我認為,一個地方應該有一本文學期刊,首先是發(fā)掘、培養(yǎng)當?shù)氐奈膶W新人,其次是弘揚當?shù)氐膫鹘y(tǒng)文化,第三就是凝聚當?shù)氐奈膶W創(chuàng)作群體。文學期刊或者文學內刊應該成為當?shù)氐囊粡埼膶W名片,但是由于種種原因,文學期刊和文學內刊的生存舉步維艱。我覺得,作為中國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,周口應該把文學期刊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,給本地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發(fā)表作品的平臺,讓文學愛好者相互交流,促進文學發(fā)展,也讓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的牌子越來越響亮。
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、《傳記文學》編輯、中國小說學會理事、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理事張云珂: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口市文學館。文學館實際上是博物館的一種形態(tài),我在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館工作的時候,有個法國教授跟我們交流,看到我們國家還有為文學而建的博物館,他很驚訝,文學館在當時可是一個新生事物。周口市文學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、是作家的陣地、是各界人士的會客廳,功能毫無疑問是非常多元的,也是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點。周口市文學館的建立對我的啟發(fā)有兩點。第一點,它可以為古代文化、古代文學的研究提供地方視角,在研究方面、在文化傳承方面,都是一個頗具啟發(fā)力的地方視角、地方窗口。第二點,新時代地方文化建設,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視、對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視都是全國性的,周口也可以探索咱們自己的途徑和經(jīng)驗模式。
“周口作家群”讓我大吃一驚,說實在的在全國各地作家群當中,“周口作家群”隊伍齊整、成就輝煌,這個地方品牌,非常值得挖掘。周口市文學館也可以加入中國文學館聯(lián)盟,成為會員單位,相互交流。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重在建設,現(xiàn)在授牌只是一個起點,以后重在建設,如果條件成熟可以試著做一些周口當代作家論、周口當代文獻史之類的文獻集成。
著名作家馬泰泉:這一次回到家鄉(xiāng),真正感到了高天厚土,周口的文化底蘊深厚而長遠。我從小就對伏羲文化、對《詩經(jīng)·陳風》感興趣,也得益于此。咱們市委、市政府對文學事業(yè)的支持不是一日之功,“文學之鄉(xiāng)”實至名歸。在周口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的作家,給一點陽光一點雨露,就燦爛就成長,尤其像我們這些業(yè)余作者,本身就肩負著其他工作,想要進行文學創(chuàng)作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,也更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變成鉛字。這就需要一個承載的平臺,讓文學愛好者去挖掘文化底蘊,去搞好文化建設。我們的文學館,就是很好的平臺,相關部門可以適當籌措一些資金,為文學愛好者打造一片天地。②15